何以笙箫默小说 > 赶海:我能看到提示 > 第二百六十四章 “尤娜与狮子”金币

第二百六十四章 “尤娜与狮子”金币

    当然,发现短刀和金币的镜头,在张耀华的示意下,摄影师巧妙地挪开了。所以,这事并未公开。

    浮上去的时候,镜头里也只有张耀华,水旺在摄影师的后面。

    对此,观众也没有特别在意,毕竟水旺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路人,镜头有没有他,并不重要。

    水旺从游艇的另一边登船,还让游艇上的人别张扬。

    游艇上的人,尤其是节目组的工作人员,看到水旺拖着一个箱子上来,顿时吓一跳,本能性想要惊叫,但看到水旺嘘声的表情后,都捂住嘴。

    张耀华回到游艇时,节目也到了尾声。

    等几位嘉宾说完结束语,拍摄镜头关掉那一刻,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游艇的另一边,也就是水旺所在的位置。

    水旺正在炫耀着他捡到的短刀,周围那些工作人员全是羡慕的目光,让水旺那家伙有点飘飘然。

    随后,所有人的目光被箱子里的金币所吸引。

    “我还以为什么都没有呢!”黄老师笑道。

    那一箱子的金币,恐怕值不少钱吧?

    张耀华没有吃独食的意思,朝大家招手:“每人拿一枚,当做纪念。不过,这事大家嘴严一点。消息要是曝光出去,我可不认。”

    众人一听,大喜过望。

    尤其是那些工作人员,毕竟他们的薪水也不高。一枚金币值不少钱?先不谈收藏价值,仅仅是金价计算,就近万元了吧?

    这对一位打工人来说,简直是天降横财。

    “多谢张老师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那些工作人员纷纷感谢。

    可以拿金子,谁会跑去自首呀?这次拍节目,是他们最开心的一次。

    就连黄老师、周子琪和刘一帆的助理等人也分到了一枚,主打的就是人人有份,永不落空。

    这下,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了,谁也别想举报谁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有多少克。”

    “大概30克,相信我,我的手感很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耀华没想到,节目组携带的物品中,竟然还有电子秤。有人拿出电子秤,称了一下,果然是30克。

    现在金价四百多元,算它四百一克好了,一枚金币也值一万二千元。

    这比在座一些工作人员的月薪还要高,能不开心吗?

    再说了,上百年前的金币,肯定不能单纯按照黄金去卖的。

    “有懂的人吗?这枚金币值多少钱呀?”有人忍不住问道。

    水旺笑着告诉大家:“前段时间我们也捡到过一次,那次金币,一枚十万出头,这种就不清楚了。”

    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一听,又惊又喜。

    十万跟一万,十倍的差距呀!

    陈雨菲强忍住没有用手机拍照,上传自己空间炫耀。她一个刚出社会的小姑娘,在节目组里面就是打杂的存在,就喜欢炫耀臭美。

    虽然同学们知道她在节目组工作,能接触到明星,比如这次跟黄老师等人合照,就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,纷纷请她帮忙要个签名等。

    但是,她自己知道自己的事,几千块的工资,仅仅够自己的开销而已,根本存不到钱,妥妥的月光一族。

    张耀华赠送的这一枚金币,她差不多得干一年。

    可惜,可惜!不能炫耀。

    张耀华将剩下的金币收起来,跟众人说道:“六万以上肯定是值的,不要随便当金子卖掉。”

    实际上,最珍贵的五枚金币已经被他收下,其他的无所谓,分了就分了。

    那五枚金币正是大名鼎鼎的“尤娜与狮子”金币。

    这款金币的价值最近正在暴涨,一枚拍出一百三十万欧元的天价,相当于人民币一千两百万左右。

    纵观全球硬币发行史,设计精美的硬币不在少数,但能被称为“英国最美硬币”的,却是寥寥无几,其中之一就是英国在1839年发行的“尤娜与狮子”5磅精制金币。

    据说,这枚币是英国19世纪金币的鼎盛之作,为纪念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而铸造,发行量仅有400枚。

    它采用高浮雕工艺,是由当时皇家铸币局首席雕刻师威廉-韦恩设计并亲手雕刻。

    黄老师、周子琪、刘一帆和王导也服了。

    他们都不穷,尤其是黄老师,这些年赚的身家少说也过亿。然而,让他撒几百万给其他人,他是不舍的。

    一枚金币至少六万元,在场超过六十人,那就是三百万起步了呀!

    而张耀华一脸随意,放佛给出去的就是一百几十块钱似的。

    “记住,嘴巴都严实点。”王导跟自己节目组的人重复刚才张耀华的话。

    而黄老师、周子琪和刘一帆也同样再一次叮嘱自己的人,一切后果自负。

    在游艇靠码头的一刻,所有人下意识藏好自己的金币,停止讨论,甚至连表情都控制好,放佛金币的事情不存在。

    而原本感兴趣的那些文物部门,看完了整個节目直播后,再也没有联系过节目组。

    很显然,没有价值的沉船,他们不感兴趣。

    有了金币这件事,节目组在宣传沙朗村的时候就更加用心了,恨不得在节目中插入宣传广告。

    尤其是节目组底层的工作人员,毕竟张耀华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    他们能做的,就是帮忙宣传。

    水旺回村后,一个劲在跟其他人吹牛。

    上电视节目,确实是一件值得吹牛的事情,足够水旺吹嘘半个月了。

    不久后,梁教授带人来了。本来他们是想直接找张耀华了解的,但张耀华此时正和刘老板聊着生意。

    于是,他们只好找节目组负责人,详细了解那片海域儒艮的具体信息。

    可以的话,他们还要出海一次,做一个调研。将来几个月,他的团队基本上都会留在这村子。

    做调研可不是三两天的事。

    他们需要调查清楚,那个儒艮种群的活动范围,才能确定保护区的范围。

    对于这种真正做研究的学者,王导也很敬重,分享了详细的信息。

    而采石场的刘老板得知张耀华拍完节目回来,立即提着礼物上门求见,态度之诚恳,张耀华都不好意思不见。

    刘老板已经打听清楚了。

    现在沙朗村、金鸡岛都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,石材自然也是需要的。

    只要谈下这里的业务,他们采石场基本上可以干一年了。

    而这个村子最有话语权的,不是什么村主任,而是眼前的这年轻人。

    “刘老板,不必如此。只要你的产品物美价廉,走正常渠道来谈就行。”张耀华跟他说道。

    这搞得,好像在行贿一样。

    当然,张耀华也不奇怪,毕竟这种事也不是头一回遇到,之前施工队的工头也是这么干的。

    刘老板苦笑:“张老板,有时候不是货的问题,也不是价格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有些订单,或者项目,人家不给你做,你就真的做不了。不是说你的货好、便宜就可以的。

    张耀华也不蠢,立即领会他的意思。

    有时候,有人的一句话就比任何东西都管用。

    最典型的就是政府招标的项目,你再有实力,政府不给你赚这个钱,你就是赚不到。如果里面有人替你提一嘴,搞不好什么都不用付出,躺着都能拿到项目做。

    “在我这里,不存在那种问题。伱就去找施工方,只要你提供的材料更好,即便价格差不多,他们也会用你的货,公平竞争。

    放心,我晚点也会跟各个工地负责人打招呼。剩下的,你自己去谈。”张耀华跟他说道。

    他跟刘老板也不熟,不了解这个人,更不了解他的产品,自然也就没道理为他包办什么。机会可以给他,让他去竞争。

    这也是好事。

    免得有些材料供应商飘了,给他提供劣质货。

    “好!多谢张老板。”

    刘老板点头,感激道。

    这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他要的正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。

    论产品性价比,他不虚任何供应商,只要拿到入场券就好了。

    刘老板自己也有自知之明,来拜访张耀华之前就预料到张耀华不会让他作为石材的专供商。

    凭什么让你专供呀?

    就因为你提来的礼物?人家没见过世面,还是怎么样?

    跟你又不熟。

    他这次来的目的,便是要一个入场的机会。

    两人又聊了一会,刘老板识趣地告辞了。接下来,他需要去跟施工方的负责人谈,用产品打动他们。

    刘老板刚走没多久,梁教授带人来了。

    “岛主,打扰了。”梁教授的学生上来就是一口粉丝腔。

    一般只有游客和张耀华的粉丝才叫他岛主。

    “你好!你好!大家请坐,喝什么?”张耀华招呼他们。

    “岛主,我来介绍一下……”梁教授的学生开口。

    张耀华摆摆手:“我知道你们,这位是梁教授吧?你们冲着儒艮来的吧?”

    他早就收到了消息,知道这位梁教授的存在。

    梁教授伸出手来,诚恳地说道:“张先生,你这次发现新的儒艮群体和栖息地,意义重大……”

    他先是一顿夸,将张耀华都说得有点脸红。

    等梁教授说完,张耀华才冒出一句:“国内也不止两个儒艮种群吧?”

    梁教授苦笑:“就两个,一个在北部湾,另一个就是你们这次拍节目发现的。”

    梁教授的学生却嗅到了张耀华的话中之意。

    他略带激动地问道:“岛主,难道你还发现其他的儒艮?”

    嗯?

    梁教授猛地看向张耀华,眼中的精芒闪烁。

    如果是那样……

    张耀华轻轻点头:“在其他海域碰到过。”

    其实,他用金手指查过,国内海域,一共有三群儒艮。其中最大的一群,就在北部湾海域。

    第二大的在海南岛附近。这次节目拍摄的,是最小的一群。

    “在哪里?”梁教授急声问道。

    说完,忽然觉得自己语气有问题,又赶紧道歉。

    他非常激动。

    要知道,在这之前,生物界已经宣布,中国儒艮功能性灭绝。

    所谓的功能性灭绝,指某物种在宏观上已经灭绝,但尚未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的状态。简言之,即生物丧失维持繁衍的能力。

    之所以这样,就是因为在中国,儒艮的数量太少,而且只有一群,相当于慢性灭亡。

    有人可能会说,为什么不在国外引进儒艮,帮助国内的儒艮恢复数量?像澳洲那种地方,儒艮数量可是高达八万多头。

    引进一点回来,应该没问题的吧?

    这种事也并不罕见。

    比如朱鹮。

    朱鹮的大名,相信很多人也听说过。

    其雄鸟通体白色,羽干及两翅与尾等均沾染粉红色;颈项上有很多长矛状羽毛,形成羽冠,耸立时非常夺目;嘴长而向下曲,呈黑色,先端朱红,脚的裸露部分亦呈亮红色。

    在中国古代,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,把朱鹮和喜鹊并列为“吉祥之鸟”。

    而在小日子,朱鹮是小日子的圣鸟,但他们国内的朱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面临灭绝,只剩下6只。

    为了使朱鹮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,小日子政府决定把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,进行人工饲养。

    他们希望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精心的饲养使朱鹮再度繁衍。但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。1982年8月,佐渡岛保护中心有5只朱鹮,到1985年只剩下3只。

    九十年代末,我国“借”给他们一对朱鹮,跟大熊猫差不多,但也有区别。

    所有的大熊猫都是中国的,包括在海外诞生的大熊猫宝宝。而朱鹮则是平分,中国借出去的朱鹮,生下来的幼鸟,一半送回我国。

    也正是有我国的善举,小日子的朱鹮才没有灭绝。

    张耀华没有计较:“海南附近。”

    “啊!海南附近的海域?”梁教授再次一惊。

    这些年,他们团队在海南一遍遍考察,均没有发现儒艮踪迹。难道运气就真的那么差?

    “能具体讲讲吗?”

    梁教授的学生也附和道:“是呀!岛主,你不知道,我们在海南找过很多次,也问过不少当地人。”

    张耀华伸手,跟梁教授的学生要来平板电脑,打开卫星地图,放大。

    “大概就在这附近,你们可以去找找看。我上次遇到,有十多头呢!”张耀华将那群儒艮的位置指出来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101094/40482270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