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大明第一臣 > 第七百五十六章 罢相

第七百五十六章 罢相

    朱标一上来,就直接炮轰李善长,在场众人,无不惊骇。当然这里面有的是真的,有的是假的。

    但毫无疑问,胡惟庸是真的。

    在杨宪倒台之后,胡惟庸收敛了太多,甚至重新恢复了和老李之间的情义,当然了,主要是胡惟庸低声做小,使出一万分的力气,就是硬巴结,全是感情,没有技巧。

    老李能不明白胡惟庸怎么回事吗!但是他年纪大了,没必要给子孙惹祸。而且多一个帮手,也多一条路。

    胡惟庸也算是本事不差的人物,老李接纳了胡惟庸,甚至帮他谋到了参知政事的衔,跟汪广洋平起平坐。

    本以为前途一片光明,突然之间,朱标直接摆开车马炮,跟李善长开战。

    这事情本身就荒唐透顶,以李善长的地位,无论如何,也要等朱元璋回来,而且有资格扳倒李善长的,只能是张希孟。

    张相不出手,李相稳如老狗。

    可谁能料到,张希孟还没回来,朱标就动手了,这后面会牵出多少事情啊?

    胡惟庸简直不敢想,说动摇国本,也不为过!

    其实这就体现出了实力,如果张希孟在京,他可以直接询问,到底是谁主使的,一问到底……就算是朱升在朝,也能仗义执言,阻止此事。

    可是到了现在这群大臣,份量全都不够,根本挡不住储君的威势。

    不过胡惟庸还是尽力而为,他沉吟少许,仗着胆子道:“殿下,这是论罪,还是定罪?”

    胡惟庸挖了个坑,论罪要三法司,定罪要朱元璋,不管哪个结果,都轮不到朱标。

    但是这点小手段,显然不够看。

    朱标笑道:“既不是定罪,也不是论罪……就是谈谈当前的朝局,从最初的唐陆一案,到水师一案,再到现在,遍地亏空。父皇励精图治,我大明蒸蒸日上。但依旧不免贪墨大案,接连不断,朝廷上下,怨声载道。大明的吏治用人,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我们是不是要反躬自省?我以为这些事情,身为中书左相,难辞其咎。”

    朱标再一次把问题点了出来。

    胡惟庸稍微沉吟,一时间无言以对。

    却见毛贵站起身,“殿下,其实水师一案,还有市舶司的问题,早在数年前,我们外务部刚刚成立,臣就上书李相,希望将所有对外事务,悉数交由外务部处理。那些外来的人员,都要由外务部核准。奈何但是李相,还有其他重臣,都说什么远来是客。外务部该有待客之道,尽地主之谊。只准外务部管理使臣往来,其余的商贸求学等事,外务部根本管不到。”

    毛贵没有再往下说,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,李善长有失误!

    他这番话,等于是打开了大家伙的话匣子。

    罗复仁随即也道:“这些年来,户部也一直希望盘点各地仓场,风清弊绝,结果每一次中书的清查,都是走走过场。不堪仓库,只看账目……试问那账目都是人记的,查来查去,又能查出什么来?”

    紧随其后,刘伯温也开炮了,就拿吏部尚书吕本的任命来说,其实论起他的资历,远不够吏部尚书的位置。

    在门下省这边,吕本的考核结果,仅仅是中等。

    在吕本前面,至少有几十个人,更适合这位置。

    但是李善长这边,并没有尊重门下省的意见,而是非要任命此人,结果他并不适合。

    众人不断站出来,指责李善长的失误之处,炮火猛烈,震天动地。

    面对此情此景,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了,朱标是准备拿下李善长了。

    身为众人当中的异类,胡惟庸是惶惶不安,心惊肉跳,万一老李撑不住,只怕他也要跟着倒霉!

    这可怎么办?

    正在胡惟庸举棋不定的时候,朱标笑着开口了,“胡尚书,你看大家伙所言,是不是确有其事?他们有没有胡说八道?”

    朱标这问话很有意思,面对一堆人,胡惟庸哪敢直接说你们都是瞎讲的,人家李相公是十足的忠臣好人!

    胡惟庸无可奈何,只能道:“各种传言,层出不穷,未必都是空穴来风。”

    朱标点了点头,“很好,既然大家都这么看,那就跟我去见见李相公吧!”

    这是要摊牌了吗?

    众人都是浑身凛然!

    虽说私下里议论,说说李善长的过错,这没什么。但是要面对这位身居中书,执掌相权十多年的韩国公,还是让人胆战心惊,不寒而栗。

    一个很浅显的道理,如果是有人吆喝着,去对付张相公,那么大家伙只会觉得你疯了。脑子不正常了。

    李善长的威望人品自然不及张希孟,但是跟他硬碰硬,那也是要拿出胆气的。

    如果失败了,李善长能让你生不如死。

    说实话,确实有些困难。

    也幸好是朱标带头,跟在储君后面,不至于一点勇气都没有。

    就这样,十余位朝廷重臣,簇拥着朱标,来找老李。

    此刻的李善长,还在跟徐达扯着闲篇。

    其实李善长若有所思,似乎感觉到了氛围不对劲儿。

    但他万万没有料到,朱标竟然敢向他发难。

    李善长也是耳聪目明之辈,朝廷的风吹草动,他全都知道。

    但是李善长也有个判断,就是和大多数人一样,张希孟不回来,朱元璋不点头,就算有人想拿下他,也不可能成功。

    说到底,李善长也是过分托大,低估了朝局变化。

    其实这些年,原来的六部格局打破,补充了许多新的官吏,这些人或许还尊着李善长,但绝不会唯命是从。

    而且侍郎、郎中这一级的官吏,不少都是张希孟大力兴学之后,才读书识字,通过科举,进入朝堂的。

    这些人虽然年纪轻,资历浅,但胜在人多。

    他们对于老李的用人,普遍有些看法,觉得李善长不够公平。有很多时候,他为了方便控制,故意提拔一些不是那么恰当的人。

    反过来,这些有毛病的人,心里发虚,上去之后,就要加倍尊奉老李的指令。

    这也是李善长多年积累的小技巧,屡试不爽。

    只是他到底是老了,迟钝了。没有意识到,那些他看不上的小人物,凑在一起,也是能形成一股风潮的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,朱标严厉惩办官吏,不许结党营私,也不许变着法子结社……他这一举动,确实让许多年轻官吏看到了希望。

    随后彻查仓库,拿下了好些贪官污吏,又让大家伙倍感振奋。

    太子殿下,论手段,不弱陛下。惩办贪官,整顿朝政,又有自己的风格。

    朝堂上下,已经十分认可这位太子。

    老李没有察觉到风向变化,没有任何收拢人心,挽回议论的举措,今日的狼狈,也就在意料之中。

    但朱标在群臣簇拥之下,气势汹汹,走了进来之后,李善长的心就是一动。

    坏了,眼皮怎么没来由地跳了起来。

    李善长躬身施礼,朱标没有落座,而是目视着李善长,直面大明左相。

    “李先生,方才孤同几位重臣商议,觉得当下的亏空,不能等闲视之。粮食、布匹,皆是百姓民生必须之物,朝廷储存,是为了应付灾年,保证民生。结果贪官污吏横行,贪墨之风盛行。以至于现在市面上粮价波动,布匹奇缺,李先生身为左相,以为该如何应付才好?”

    李善长顿了顿,说实话,这个场景很不好,有种兴师问罪的架势,但他老李也不是寻常人,什么风浪没见过。

    他觉得必须坚持一贯主张,不能让人看出自己的破绽。

    李善长叹了口气,“天下事,从来都是欲速则不达。亏空并非一天来的。现在纵然彻查,也很难一下子查清楚,即便查清楚了,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填补亏空,只是白白让百姓提心吊胆,天下无端大乱。老臣以为,殿下可以先安抚人心,随即安排官吏,下去暗查。等有了确凿证据,再一一查办,也就是了。总而言之,不能再大张旗鼓下去了。”

    李善长总结道:“若是殿下觉得不方便,不如让老臣给陛下去一封奏疏,单独说说此事,不知道殿下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朱标微微一笑,摇了摇头,出乎预料,他没有任何客气。

    “李先生,孤以为非常不妥!什么叫不能大张旗鼓?先生的意思,莫非是不查了?不查就没有了亏空了吗?这不就是自欺欺人,敷衍塞责吗?这是大明宰相该有的态度吗?说实话,李相此言,让人很是失望,暮气难鼓,毫无担当。李相公,你需要反躬自省啊!”

    这一番话,着实惊到了李善长。

    他目瞪口呆,朱标,你这么跟老夫说话?

    让你爹过来!

    只是还没等李善长反驳,毛贵就挺身而出,“李相,殿下的指责完全有道理,好几个省份,这么多官吏,有多少是出自李相公门下?用人不当,李相难辞其咎!”

    李善长勃然大怒,朱标仗着储君身份,向他发难,倒是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可毛贵算什么东西,也敢指责他?

    就在李善长想要痛斥毛贵的时候,徐达突然幽幽道:“李相公,俺觉得毛尚书说得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徐达的表态,石破天惊。别看徐达卸去了大都督,但他依旧是魏国公,是勋贵的头儿。

    怪不得太子殿下敢朝着李善长下手,原来有徐达的支持!

    这下子其他官员都来了勇气,纷纷指责,又是一顿数落。

    李善长的老脸彻底掉在了地上,他的气得胡须乱颤,怒火填胸!

    你们这是要乱拳打死老师傅吗?

    就在这时候,一直没有开口的江楠,突然低声道:“李相公那是大明左相,你们不能如此无礼!”

    江楠的话,拦住了所有人。

    这时候众人把目光都投向了太子朱标。

    朱标沉吟道:“孤会把事情如实上奏父皇的,请求他老人家定夺!”

    朱标的话音刚落,突然李善长道:“不必了,殿下,还是让老臣自己上书请辞,告老还乡吧!”

    众人一愣,李善长满腔悲愤,又问了一句,“难道连这点体面,都不给老臣吗?”

    乐文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72945/32080470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