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扬锋汉起 > 第四百零四章风浪不息

第四百零四章风浪不息

    杨安玄最担心秦、魏两国趁晋国发生战乱出兵掠地,然而上天相助,秦、魏等国自身不得安宁,无暇顾及晋国。

    重新恢复西秦,乞伏乾归见秦国势微,率军攻打夺取金城郡;大夏国赫连勃勃派其侄儿左将军赫连罗提攻打定阳,活埋俘虏的后秦将士四千余人;又亲征陇右破白崖堡,将沿途掳获的百姓一万六千余户迁至大夏国大城。

    紧接着南凉与北凉相互争斗,互掳百姓,攻伐不止;柔然国趁拓跋珪身死国内不稳之机出兵北魏,魏皇拓跋嗣亲征柔然,柔然汗在逃走途中身逝,因其子胡久闾度拔年少,部分拥其弟郁久闾斛律为汗,拓跋嗣于七月中旬还师平城。

    秦国越发势弱,乞伏乾归再次发动攻击,于越质、屈机掳走十余部落二万五千余人迁往苑川。八月,乞伏乾机将国都迁往苑川。然后攻打后秦略阳、南安、陇西各郡,皆克,撤走时将百姓二万五千余户十余万人迁往苑川和枹罕安置。

    鲜卑仆浑部落、羌句岂部落、输报部落、邓若部落等见后秦对西秦的进攻没有反应,感觉后秦没落,弃后秦降于西秦,计二万余户。

    姚兴感觉西秦成为祸患,但手中没有兵马前去征讨,于是命其三子广平公姚弼为雍州刺史,镇守安定,威慑西秦。

    姚弼受姚兴宠信,其谋臣姜纪向姚弼建议,让他交结尚书令、卫大将军、常山公姚显以及姚兴身边掌权的大臣,让姚显等人替其美言调回京中任职,以图将来。姚显,姚兴五弟,文武全才,素有雅望,深得姚兴信任。

    姚显数次在姚兴面前进言称姚弼贤德,加上姚兴身边的近臣不时说辞,东晋义熙七年、后秦弘始十三年正月,姚兴果然召姚弼还长安,授其尚书令、侍中及大将军,地位仅次于太子姚泓。

    姚弼离开安定,姚兴升任太常索棱为太尉,兼陇西内史,让他招抚西秦,派镇东将军杨佛嵩镇守安定。

    乞伏乾归见好就收,派使节送回掳获的后秦官员,请示称臣归附。于是姚兴封乞伏乾归为征西大将军、河州太守、单于,其子乞伏炽磐为镇西将军、左贤王、平昌公。

    不过,姚兴和乞伏乾归都知道,双方都暂时无力发动攻击,各自休养生息,等待时机。

    后秦霉运不断,刚按倒葫芦又起瓢,北方的大夏国不肯放过后秦,先是出兵破大苏堡,斩安远将军姚详;出击安定城,击败镇东将军杨佛嵩,四万五千秦军投降;再攻东乡,掳百姓三千余户迁至贰城,后秦的兵力缩减至十万以下,无力对外用兵。

    柔然国主郁久闾儿斛律受到北魏的压力,于是向北魏进贡三千匹战马,求娶冯跋之女乐浪公主,冯跋同意。柔然与北燕结成联盟,共同抵御北魏。

    杨安玄看着暗卫发来的谍报,心中估算着后秦剩下的兵马应该与自己相差无几了,是时候为伐秦做准备了。

    不过,攻打后秦必然引来群狼环伺,首先便是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会趁火打劫,西秦也会蠢蠢欲动,诸凉说不定也要从中分杯羹。对付国力衰败的后秦不难,难的是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群狼。

    杨安玄打算召集散于各处的麾下,为将来的伐秦统一思想,准备好辎重粮草,为灭后秦之战做好充足准备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卢循和徐道覆已经走到了末路。从豫章顺水路南下,一路收拢到六千余名溃逃的变民军,眼看回到始兴郡,卢循的心中稍定,当初东阳兵败逃往番禺的时候不过也就几千人,到了广州休整几年便可东山再起。

    然而,当卢循在始兴城中见到父亲卢暇、孙建之等人,方知老巢番禺已被朝廷兵马占领,不觉忧心如焚。

    更让卢循着急上火的是刘裕显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,他刚到始兴城不久,刘藩、刘怀慎便率领朝廷兵马翻山越岭追至。

    卢循对徐道覆道:“事已至此,唯有拼死一搏。道覆你守稳始兴城,愚南下夺下番禺,若事情顺利则率救兵回援,否则你我黄泉之下相见。”

    留下两千兵马给徐道覆,卢循带着剩下的四千人南下番禺,沿途搜寻百姓裹胁成军,至番禺城下里亦有万余人。

    刘藩兵至始兴城下,下令攻击,沈田子正好率军在阳山准备攻打桂阳城,闻讯率军与刘藩汇合。徐道覆麾下兵马疲惫不堪,面对人数占优的晋军,勉强坚守了五日。城破,徐道覆被杀。

    番禺城下,卢循攻城,城中仅剩二千兵马,孙处发动百姓上城协守。卢循一面派人攻城,一面四处搜罗百姓搜刮粮食,接连进攻了二十多天番禺城仍未攻克。

    沈田子率军驰援,城中守兵见援军到来,士气大振。此时卢循已经聚集了两万多人,想以优势兵力先行击溃沈田子。沈田子背水列阵,率先朝卢循军杀去。

    不等沈田子冲至阵前,卢循军先自惊乱,此时孙处率军从城中杀出,一举将卢循乱军击溃,斩杀俘虏万余人。

    卢循率残部往西进入交州,孙处与沈田子率军追击,于苍梧、郁林、宁浦三战三捷,孙处却水土不服染上重病,不久身逝。广州刺史褚裕之到任,刘藩、沈田子等人奉命率军返回京城。

    卢循窜往交州,攻占合浦,恰巧山贼李奕等人与交州刺史杜慧度有仇,两者合兵攻打交州治所龙编。

    龙编城外,杜慧度用雉尾炬火焚变民军船只,卢循中箭投水而死,杜慧度捞出其尸体斩首,连同卢循之父卢暇、四个儿子以及录事参军阮静等人的首级,全部送到建康。

    至此,历时十一年的孙恩、卢循之乱彻底平定。

    朝廷下旨赏功,授刘裕为太尉、中书监,录尚书事、扬州刺史等官职不变。刘裕知大局已定,这次不再推辞,欣然接受。

    天子又以雍州军南下相助平叛为由,加杨安玄为侍中、骠骑将军;以后将军刘毅守护建康、督运辎重之功复任卫将军,开府仪同三司,重返历阳任豫州刺史;其他有功将领一并封赏。

    刘穆之转任太尉府司马,替刘裕在京中招募有才之士,吸纳了大批孟昶的参佐入太尉府,原左光禄大夫殷茂之孙、故司徒王谧女婿殷景仁;故太尉谢安之兄谢据曾孙、骠骑长史谢重之子谢晦等俊才都得到刘裕的重用。

    刘毅发觉刘穆之对刘裕的帮助极大,在背后替刘裕出谋划策,不少门阀受其拉拢投靠了刘裕,深忌之。于是常在刘裕面前提及刘穆之权力过重,将来难以抑制,可是刘裕知其心意,反而更加信任刘穆之。

    雷池、左里击败变民军后,夏口、浔阳、历阳收复,刘毅回转历阳城,不久上表朝廷,要求督江州军事。

    刘毅奏称江州处于要冲,与扬州、豫州联为一体,是京师的屏障。卢循祸乱之后,江州糜烂,百姓寥落无几,交通不便,如今燕国已平,胡人难以寇江,应将江州州府与军政分开,厉行简易仁爱之政,减轻百姓负担。

    琅琊王因刘裕权柄太重,巴不得有人分权,以天子名义准奏,命卫将军、豫州刺史刘毅督江州事,移镇豫章,江州刺史庾悦归刘毅统辖。

    刘毅将镇所迁至豫章,庾悦的好日子便到了头。当初刘毅住在京口,尚未入仕,与亲友到东堂射箭,恰逢司徒右长史庾悦要用射场,众人只得避走,唯有刘毅不走,依旧留在东堂射箭。

    庾悦随行带着厨师,烹饪美味,刘毅见到上前索要烤鹅,被庾悦断然拒绝,刘毅记恨在心,一直想要报复。

    到任豫章后,刘毅命部将赵恢率一千兵马进驻浔阳,左一道命令右一道公函,让江州三千文武官吏疲于奔命。即使如此,刘毅对江州事务吹毛求疵,前往浔阳斥责的公文不绝于道,最后刘毅下令庾悦前来豫章听训。

    庾悦知道刘裕是公报私仇,既气又惧,到豫章后背上生疽,病逝。刘毅顺势上奏朝廷,请加授江州刺史之职,天子准奏。

    刘裕冷眼看着刘毅兴风作浪,此时的刘毅已经不放在他心上,只待时机成熟,刘裕自信随时可以平灭他。

    真正被刘裕视为对手的是雍兖刺史杨安玄,杨安玄身为雍兖刺史,梁州刺史杨思平、北青州刺史杨孜敬是他的叔辈,司州刺史鲁宗之曾是其麾下,司州更被杨安玄的亲信架空,亦如同杨安玄的治下一般。

    刘裕与刘穆之多次对两家实力进行过对比,两人都认为只比杨安玄略胜半筹。

    最大的优势来自刘裕掌握着朝堂,治下有徐州、北冀州、扬州、广州、交州、荆州等地,至于豫州、江州虽是刘毅治理,其实与司州的情形差不多,脱不出刘裕的掌心。

    所占的地盘刘裕多于杨安玄,但江南这几年战事不断,百姓死伤、逃亡严重,两家治下的百姓应该差不多,近期刘裕正准备从北冀州迁移原南燕的百姓南下,充实徐州、扬州。

    虽然刘裕对北府军的战力充满自信,但却丝毫不敢小覤雍州军,特别是雍州军展现出的军械明显优于北府军,轻骑的数量应该也远在朝廷兵马之上,同等数量的两军对仗,刘裕还真不敢说会赢。

    与卢循水师交战,刘裕俘获了六艘“八艚舰”,获悉了水密舱的秘密,当初沈田子凿船不沉的原因找到了。

    刘裕下令水师改造船舰,此次与变民军争锋,暴露出朝廷水师不少漏洞,要及时修补,希望将来有能力在水上与雍州水师争雄。

    杨家犁、斩铁刀、水密舱船,这些技术让刘裕深感不安,他奏请天子重设将作大匠,设监一名,秩二千石,与九卿同列,少卿两名,官吏若干;除掌宫室、宗庙、陵寝等土木营建外,执掌天下匠人,选拔能工巧匠为官;命沈田子执掌谍报司,主要的任务是刺探雍州军械的秘密,打听雍兖之地的情报。

    有感于争战致使各地凋敝不堪,百姓或亡或逃,很多郡县的百姓比起二十年前仅有十之三四。刘裕奏请天子把俘获的变民军安置在广陵、京口以及三吴一带屯田,将无主的田地拿出来授于逃亡山中的百姓,凡入籍者每丁授田五十亩。

    要战胜杨安玄,就要借助皇权推行仁政,收拢百姓民心。与刘穆之、刘敬宣等人多次商讨后,刘裕雄心勃勃地要进行一系列“改革”。

    有的人死了,但没有完全死……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79919/36636016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